[材料]材料学院2016级研究生校史讲座成功举办
2016年9月22日下午14:30, 材料学院2016级研究生校史讲座在九里校区逸夫馆4224成功举办。到场的有主讲人张雪永老师(文科建设处处长),院长助理王勇老师、刘晓老师以及新进教师:王涛、熊俊、赵静雅、张松,辅导员王誉静老师以及材料学院2016级研究生。
首先,同学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主讲人张老师前来给我们讲校史,让我们更加深刻了解交大的历史史实,感悟交大人自强不息的精神。
讲座开始,张老师讲解了交大的由来:随着铁路事业的发展,国家迫切需要铁路建设人才,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王文韶奏请光绪帝建立了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毋庸置疑,学校因铁路而生,因铁路而发展。没有铁路,没有中国人自己修建铁路的迫切需求,也就没有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更没有今天的西南交通大学。
恰逢今年是交大双甲子生日,120年来交大的历史可谓曲折,成立至今,先后18次搬迁18次更名,可以说是所有近现代中国高等院校中搬迁次数最多的。学校搬迁路程是长征路程的2.5倍。尤其是抗战时期学校先后移址湘潭、桂林、平越、璧山等偏远之地,经历了最困难的时期,但是这段时期交大仍培养了大批人才。交大历史还经历了一个痛苦的时期,那就是新中国成立后的院系调整使交大由一所综合性工科大学变为了单科性铁道学院。这次调整使交大调走了许多优秀教授还有大批教学设备,这对交大来说不能不说是一个巨大损失。
尽管如此,120年来我校培养了数以万计的工程技术人才,其中有不少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更不乏有中国两院院士,他们默默地为祖国贡献着自己的光芒,竢实扬华,自强不息。
自强不息不仅是交大的精神内涵,更是交大120年的真实写照。“历经磨难,风雨沧桑;桃秾李郁,饮誉中西;世经积淀、百年传统。”张老师如是说。
“一部铁路史,半部交大史。”张老师讲到120年来,交大毕业生参与了所有中国自筑铁路的修建。可以说交大是培养了一批批国之栋梁。
最后,张老师再一次总结交大精神并给予大家殷切期望:希望同学们了解交大史后,继承和发扬老交大人的优良传统,将交大精神发扬光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