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2024年3月29日 06:18 星期五

团情快讯

首页  > 团情快讯

西南交通大学学子在第十六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来源:团委  作者:团委     日期:2019/11/21 9:21:15   点击数:7592  

2019年11月7日至13日,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全国学联、北京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十六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举办。本届“挑战杯”开赛以来,2000多所高校举办了校级竞赛,200多万大学生直接参加比赛,经过省级竞赛、全国初评和复审,共有300多所高校的近5000名学生进入终审决赛。

1.jpg

共青团四川省委书记张荣与四川各高校参赛队伍合影

 

本届比赛西南交通大学学子表现优异,获得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国赛获奖数量和入围国赛作品100%获奖率均位居川内高校前列。邹喜华老师、苗苗老师指导的“高铁助教——真实体感型VR高铁模拟驾驶器”作品荣获全国二等奖,魏凯老师指导的“基于跨海桥墩的双向波流能发电、消波和防撞一体化装置”和何晓琼老师、林静英老师指导的“基于电力电子变压器的世界首套贯通式牵引供电系统”荣获全国三等奖。

2.jpg 

西南交通大学师生在比赛现场合影

 

“挑战杯”竞赛自1989年起每两年举办一届,已经连续举办16届,始终秉持“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的理念。30年来,“挑战杯”竞赛获奖者中走出了2位院士、6位国家重点实验室负责人、20多位教授和博士生导师,一大批青年学子通过“挑战杯”竞赛涵育了科学精神、接受了科学启蒙、激发了科创热情,为走上科创成才道路打下了良好基础,被誉为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奥林匹克”盛会。

3.jpg 

共青团四川省委书记张荣体验西南交通大学竞赛项目

 

从2018年12月开始,校团委积极联合教务处、研究生院、国际创新创业学院、科技园等相关部门及学院,全力参与本次大赛作品的选送工作。我校指导教师和参赛队员们不断创新优化项目,在作品申报、现场布置、视频制作、答辩路演等方面精益求精,最终在决赛现场中表现出色。

 

作品介绍:

全国二等奖作品:高铁助教——真实体感型VR高铁模拟驾驶器

团队成员:戴璧娇 谢嘉琦 王子豪 王一土 熊标

指导老师:邹喜华、苗苗

项目简介:本项目针对传统模拟软件和驾驶器的不足(体积大、重量大、成本高、难以灵活部署),融合虚拟现实技术(VR)、智能体感硬件,设计并研发真实体感型VR高铁模拟驾驶器:将高速铁路的实景、实规、实物、实操通过VR承载出来,满足轨道交通教学和高铁司机培训刚需,具有鲜明的特色和优势,以及很高的专业门槛和重要行业意义。它由两部分构成:①软件部分基于VR实现视觉和行车逻辑的数字虚拟化,嵌入CTCS-3列控系统,还原真实高铁运营驾驶;②硬件部分基于VR头显、触感手套、体感座椅、振动台、触感操作台以及辅助显示屏实施真实体感交互。本项目严格按照《CRH380B司机培训手册》操作流程研发而成,并具有完善的知识产权:获得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项、申请发明专利一项;并已应用于轨道交通信息工程与技术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以及被《产城》杂志报道。

 

全国三等奖作品:基于电力电子变压器的世界首套贯通式牵引供电系统

团队成员:谢诚、余鑫、王小雨、李建为、李金宇

指导教师:何晓琼、林静英    

项目简介:牵引网上为防止相间短路而设立的无电电分相会造成供电断点,列车通过时只能靠惯性滑行,影响系统稳定。针对这一阻碍中国高铁提速的主要痛点,团队致力于贯通式同相牵引供电系统的研究。用波形可控的电力电子变压器取代传统变压器,各变电所可直接并联,彻底取消电分相,实现铁路牵引网全线贯通,同时改善谐波和无功,提高电能质量,使列车运行更加稳定高速安全。

 

全国三等奖作品:基于跨海桥墩的双向波流能发电、消波和防撞一体化装置

团队成员:王顺意、刘叶、高钰翔、朱雯琪、曾敏敏、王靖雯、刘川昆、张枫

指导教师:魏凯

项目简介:为保证跨海桥梁的结构安全,同时也利用可再生能源,项目设计了一种基于跨海桥墩的波流能发电、消波、防撞一体化装置。利用跨海大桥的桥墩基础,在基础周边设置柔性浮围,为波浪能和海流能的收集也提供了良好的操作平台,同时也作为桥墩的船舶防撞附属结构,保障桥梁基础的结构安全。该装置收集的能源,可提供给跨海桥梁的传感器、信号灯等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