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运载】“赓续红色基因,砥砺奋发前行”——轨道交通运载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成功开展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
“赓续红色基因,砥砺奋发前行”
——轨道交通运载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成功开展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
为进一步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思践悟,引领学生贴近一线、贴近基层,2023年暑期,西南交通大学轨道交通运载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依托学生党支部平台,组建2支实践团队先后奔赴重庆市、遵义市、成都市、宜宾市等地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传承优秀红色血脉,增强奋进力量,让青春在基层历练中绚丽绽放。
传承红色基因,增强就业实践
7月-8月,轨道交通运载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青年红色筑梦之旅”专项社会实践队先后前往成都市郫都区、宜宾市翠屏区、宜宾市高县等地开展社会实践调研。实践团队深入挖掘四川省红色资源,追寻红色足迹,参观宜宾市赵一曼纪念馆等红色基地,参观瞻仰中国抗日英雄的各种历史资料、照片、题词,重温革命先烈英勇的革命史,进一步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深入采访多个群体,深入了解基层现状。团队在前期充分收集实践所在地的相关资料后,整理形成采访大纲,扎实推进主题采访,了解基层情况,培养团队成员“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情怀。团队成员先后采访成都市郫都区太和村村支书冷芝鑫、宜宾市高县来复镇大屋村村支书马六生,以及胡尊祥、万雷、张伟海等参加四川定向选调的实验室优秀毕业代表,并与当地村民、市民深入了解,潜心对基层治理、乡村振兴、干部履职等问题进行思考,努力在实践中做到“真研究问题、研究真问题”。
脚步丈量基层大地,扎实开展田野调查。脚下有泥土,心中有真情。实践团队在指导老师的随行下,深入田间地头,用脚步丈量基层大地。实践团队一行6人先后走访参观成都太和村特色产业园区、西南交通大学宜宾研究院、赵一曼纪念馆、宜宾大屋村早白尖茶叶产业园等场所,并与当地村干部、村民、市民深入交流。实践队员在多个实践场所,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真实记录中国广阔乡村的崭新变化,了解在川参加定向选调生毕业师兄师姐的工作情况,接续榜样奋进力量。本次社会实践中团队共记录文字材料3万余字,拍摄现场图片700余张,并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最终形成调研报告、新闻通稿、摄影图集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成果。
重走川黔铁路,传承红色文化
7月17日-7月22日,由轨道交通运载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机车车辆研究所2022级硕士研究生第一党支部组成的实践队伍,立足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两大国家重要战略,结合轨道交通运载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学科特点,前往重庆、贵州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成员乘坐5629次扶贫专列从重庆前往贵州遵义参观重庆三峡博物馆、遵义会址等教育基地,紧随时代号召,承担青年使命,助力乡村振兴,传承红色文化。
7月18日,实践团队来到实践第一站——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团队成员在此学习重庆抗战重大事件的珍贵历史资料,感悟英勇人民的坚韧抗战精神。团队成员纷纷感慨:“重庆市民在屡屡遭受轰炸的压力下,坚守阵地,为抗战胜利作出巨大贡献。”
实践团队乘坐列车一路感受沿途的变化,并通过与列车员以及车上乘客交谈的方式,了解到慢火车背后的故事,深挖“慢火车”沿途停靠站点的发展与成就,体会到党领导下的中华民族万众一心开展脱贫攻坚工作的伟大,更是从中体会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越性。团队成员还于遵义火车站开展了志愿服务活动,在购票大厅为自主购票、退票以及打印车票困难的乘客提供帮助,在进站口引导乘客、扶老携幼以及帮拿行李,发扬党员的服务精神。
7月20日,实践团队来到遵义,他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参观了遵义会议会址和遵义会议陈列馆。实践团队一边观看馆内实物、图片展示,一边认真倾听讲解员的讲解,共同追忆遵义会议前后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实践团队还来到遵义红军烈士陵园,伫立在红军烈士纪念碑前,瞻仰为革命牺牲、长眠在此的英烈们,向革命英雄鞠躬致敬,表达对革命先烈的无限追思和崇高敬意。
轨道交通运载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作为第二批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以党建为各项工作之引领,为实验室持续发展“注入红色动能”。此次实验室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队员们在实验室党委的指导和支持下,不仅切身见证到中国基层的崭新面貌,也被红色精神所激励、被模范榜样所鼓舞。“参与这次实践之后,我们对中国共产党之精神有了更加深刻和切身的体悟,让我们更加坚定了‘为人民服务’的理想信念。我们要赓续红色基因,在实践中练就过硬本领,把青春写在祖国大地上!”参与实践的队员王雨恒说道。
供稿来源:西南交通大学轨道交通运载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